崇祯五年十二月,余住西湖。大雪三日,湖中人鸟声俱绝。
是日更定矣,余拏一小舟,拥毳衣炉火,独往湖心亭看雪。雾凇沆砀,天与云、与山、与水,上下一白。湖上影子,惟长堤一痕、湖心亭一点、与余舟一芥、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。
到亭上,有两人铺毡对坐,一童子烧酒,炉正沸。见余大喜,曰: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?”拉余同饮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。问其姓氏,是金陵人,客此。
及下船,舟子喃喃曰:“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。”
崇祯五年十二月,我住在西湖边。大雪接连下了多天,湖中的行人、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。
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,我撑着一叶小舟,穿着毛皮衣,带着火炉,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。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,天和云和山和水,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。湖上的影子,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,一点湖心亭的轮廓,和我的一叶小舟,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。
到了湖心亭上,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,相对而坐,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。他们看见我,非常高兴地说:“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!”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。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,然后和他们道别。我问他们的姓氏,得知他们是南京人,在此地客居。
等到了下船的时候,船夫喃喃地说:“不要说相公您痴,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!”
《湖心亭看雪》先写出游的时间和情景,再写作者划船进入湖心亭的所见,接着写到了湖心亭作者与游人一起在亭内喝酒的情形,最后写乘船归来与船夫的交流。全文描绘了作者所看到的幽静深远、洁白广阔的雪景图,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,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、不随波逐流的品质,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。
1、湖心亭:杭州西湖的湖心亭,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,与三潭印月、阮公墩鼎足相对,成一个品字形。从前叫湖心寺,明弘治间被毁,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重建,后又再修。
2、崇祯五年:为公元1632年。崇祯,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。
3、俱:都。绝:无。
4、是日:这一天。更定:亦叫定更。古时一夜分五更,每更两小时。更定是一更开始,即晚上八时开始。
5、拏(ná):牵引,划动。
6、拥毳(cuì)衣炉火:穿着皮衣拥着炉火。毳,鸟兽的细毛。
7、雾凇:寒夜雾气。沆砀(hàng dàng):白茫茫一片。
8、上下一白:上上下下全白。一白,全白。一,全或都,一概。
9、长堤:此指西湖里白堤。
10、一芥:比喻舟极细小。芥,小草。
11、粒:谷粒。
12、毡(zhān):毛毯。
13、烧酒:烫酒,温酒。
14、炉:烫酒的器具。
15、此人:这样的人,指作者。
16、拉:邀请。
17、三大白:即三大杯。大白,酒杯名。
18、客此:旅居在此。
19、及:等到。
20、舟子:船夫。喃喃:小声自语,嘀咕。
21、相公:原指宰相,后为尊称。
22、似:超过,胜过。
《湖心亭看雪》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《陶庵梦忆》中的一篇,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。张岱在明亡以后,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,专心从事著述,穷困以终。《陶庵梦忆》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,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,追忆前尘影事,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。
张岱,字宗子,又字石公,号陶庵,别号蝶庵居士,晚号六休居士,汉族,明末清初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文学家。寓居杭州。出生仕宦世家,少为富贵公子,爱繁华,好山水,晓音乐、戏曲。精于茶艺鉴赏,明亡后不仕,曾参加过抗清斗争,后“披发入山”著书以终。文笔干练,丰神绰约,著有《琅嬛文集》《陶庵梦忆》《西湖梦寻》《三不朽图赞》《夜航船》等。
“三郡逢春复乍晴”写的是济南。山郡:指济南府,其城南多山,故称。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祯的《初春济南作》:“山郡逢春复乍...
演示机型:MI 10系统版本:MIUI 12.5.2软件版本:WPSoffice13.21.01、首先打开WPSoffice软件。2、选择你要打开的mhtml文件。3、...